伺服同步停机时的同步误差(如位置偏差、速度不同步、负载偏载)是多轴协同系统的常见问题,可能导致机械冲击、产品报废甚至设备损坏。解决该问题需从误差来源分析入手,针对性优化控制策略、参数配置、机械特性,形成 “检测 - 补偿 - 校准” 的闭环方案。以下是具体解决方法:
一、精准定位误差来源:从 “指令 - 执行 - 反馈” 三层排查
同步误差的本质是 “各轴实际运动状态与预设同步关系的偏差”,需先明确误差产生的环节:
误差来源 | 典型表现 | 排查方法 |
---|---|---|
指令层偏差 | 各轴停机指令下发时间不同步,或速度 / 位置指令比例错误 | 用示波器检测总线指令触发沿(如 EtherCAT 帧同步信号),对比各轴指令接收时间差(应<1ms);检查电子齿轮比、速度比例系数是否与机械传动比匹配(如齿轮实际减速比 1:3,参数误设为 1:2)。 |
执行层偏差 | 某轴减速过快 / 过慢,或扭矩不足导致滞后 | 监测各轴电流曲线(停机时电流应<额定值的 80%,若某轴电流饱和,说明扭矩不足);检查伺服驱动器的 “最大减速度”“过载倍数” 参数是否一致。 |
反馈层偏差 | 编码器信号噪声或延迟,导致实际位置 / 速度反馈不准 | 用伺服软件查看反馈曲线(如存在高频毛刺,说明有电磁干扰);检查编码器线缆屏蔽接地(需单端接地),或更换高精度编码器(如 17 位→23 位绝对值编码器)。 |
机械层偏差 | 传动间隙、负载不对称导致的 “指令到位但负载未同步” | 手动盘动轴系,感受是否有卡顿或间隙(如齿轮啮合间隙>0.1mm 需调整);测量双轴负载(如龙门架左右轴摩擦力差应<5%)。 |
二、针对性解决策略:按同步类型优化
根据同步方式(位置 / 速度 / 扭矩)的不同,误差解决方法侧重不同:
1. 位置同步(电子齿轮 / 凸轮)停机误差
核心目标:减速过程中主从轴位置差<工艺阈值(如 0.1mm),最终停止位置一致。
2. 速度同步(比例同步)停机误差
核心目标:减速阶段各轴速度比保持恒定(如轴 1: 轴 2=2:1),速度差<5% 额定速度。
3. 扭矩同步(负载平衡)停机误差
核心目标:多轴驱动同一负载时,停机过程中扭矩分配偏差<10%,无负载偏载(如龙门架倾斜)。
三、通用优化技巧:减少系统性误差
四、验证与长期监控
总结
解决伺服同步停机误差的核心是 “精准定位误差来源,分层补偿修正”:指令层确保同步触发,执行层统一动态特性,反馈层提升检测精度,机械层减少物理偏差。通过 “参数优化 + 算法补偿 + 机械调整” 的组合策略,可将同步误差控制在工艺允许范围内,实现平稳、精准的协同停机。